学习草书,最好选择墨迹,虽然草书的姿态狂逸,似乎无拘无束,但在书写时,最注重规范性、精准度,字字不得逾矩,只有这样,写出来的字迹,才能力透纸背盈股网在线,沉着自然,没有飞浮、油滑之病。
然而,晋唐距今久远,传世的墨稿寥寥无几,并且他们的笔法精深,初学者几乎无法参透,若是一味不停告诫,奋力临学,只会产生“东施效颦”之感,实际上,学习“草法”,以及夯实基础,没必要只盯晋唐。
紧随其后的宋朝,擅草者不多,但是元朝精通草书的,并不算少,他们笔法纯正,字迹标准,传有诸多精妙范本,例如鲜于枢、赵孟頫、饶介、康里巎巎等,深谙古法,颇为出彩。
除了上述几位,鲜于枢有一位徒弟,实力强悍,此人就是边武,首先了解鲜于枢,他乃是元朝“复古”理念的领头羊,赵孟頫正是听从他的劝告,才临学晋唐,实力大增。
面对他的草书,赵孟頫也甘拜下风,直言:“余与伯机同学草书,伯机过余远甚盈股网在线,极力追之而不能及”,边武天资卓越,得其真传,水平高过师父,赵孟頫更是无法企及,甚至他与怀素相比,也毫不逊色,
现在就拿《草书千字文》举例,看看他的书法,到底有多精妙,此帖晚年所写,全卷纵约35厘米,横超过3米,共计1000多字,以肩肘带腕,笔力贯通,线条如“行云流水”,姿态灵活多变,章法布局也能有效把控
如“吕”字上下两部分,以圆弧线条连接,中锋运笔饱满,转折处无棱角,体现圆厚苍劲的典型风格,有时轻微的笔丝连接,则呈现飘逸虚和之美,至于章法,字距宽松,行气连贯而不拥挤,形成“疏散萧淡”的意境。
此帖传至明朝,曾被朱元璋珍藏,他时常临摹,极少公开展出,堪为“传家秘宝”,到了近代,藏入台北故宫,这幅《草书千字文》乃是罕见墨迹,字迹清晰,墨色润丽,每个细节详尽可察,字字都是教科书。
可时常临摹,依据精善的真迹,学习正统“草法”,控笔平稳,下笔精准,把基础打牢,保障每个字可控,同时依据小草,了解草书的线条姿态、简洁变化,写出灵动性、洒脱感,真正展现艺术性,摆脱“鬼画符”。
而今,我们对边武《草书千字文》,进行1:1超高清复刻,推出便携经折装,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,帮助初学者识读,非常适合临摹与欣赏,与原作毫无二致,见此品如见原作,市面独此一家,若您喜欢可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。
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!
嘉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